1.材料工程数据
1.1 材料数据简介
1.2材料物理属性
1.3 线弹性材料模型
1.4 疲劳寿命模型
1.5.材料的强度模型
2.DesignModeler
2.1 Design Modeler界面简介
2.2 二维草图
2.3 参数
2.4概念建模
3.网格划分
3.1 Meshing网格划分概述
3.2 Meshing网格划分方法
3.3 Meshing网格划分控制
4.边界条件类型
4.1 惯性边界条件
4.2 载荷类型边界条件
4.3 支撑类型边界条件
4.4 条件类型边界条件
4.5 直接施加有限元载荷
4.6 定义边界条件的幅值
5 运动副(Joints)
5.1 铰接联接的特点
5.2 铰接的种类
5.3 铰接的属性和应用
6.后处理
6.1 变形云图
6.2 应力和应变
6.3 应力工具
6.4 自定义输出
6.5输出应力的含义
6.6常用强度理论
7.插入命令流
7.1 前处理支持的插入命令
7.2 求解支持的插入命令
7.3 后处理支持的插入命令
8.线弹性静力学分析
8.1 线弹性静力学基本理论
8.2 线弹性静力学的求解步骤
8.3 线弹性静力学工程实例
9.非线性分析
9.1 非线性分析种类
9.2 几何非线性
9.3 材料非线性
9.4 非线性方程求解方法
9.5 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9.6 非线性分析的工程实例
10.接触分析
10.1接触分析概述
10.2 接触计算的基本理论
10.3 接触对的基本设置
10.4接触分析工程实例
11屈曲分析
11.1 屈曲分析的类型
11.2线性屈曲分析的步骤
11.3 非线性屈曲分析的步骤
11.4 屈曲分析工程实例
12 模态分析
12.1 模态分析的概念
12.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12.3 模态计算的方法
12.3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12.4 预应力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13结构瞬态动力学分析
13.1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概念
13.2瞬态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13.3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步骤
13.4 瞬态动力学模态叠加法的基本步骤
13.5 瞬态动力学工程实例
14谐响应分析
14.1谐响应分析的概念
14.2 谐响应分析理论基础
14.3 完全法谐响应分析步骤
14.4 模态叠加法的谐响应分析步骤
14.5谐响应分析的工程实例
15响应谱分析
15.1 响应谱分析的概念
15.2 响应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15.3 响应谱分析的步骤
15.4 响应谱分析的工程实例
16随机振动分析
16.1 随机振动的概念
16.2 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
16.3 随机振动的分析步骤
16.4 随机振动的工程实例
17 热分析
17.1 热分析的概念
17.2 热分析的基本理论
17.3 稳态热分析的步骤
17.4 瞬态热分析的步骤
17.5 热分析工程实例
18热-结构耦合分析
18.1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概念
18.2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基本理论
18.3 稳态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步骤
18.4 瞬态热-结构耦合分析的步骤
18.5 热-结构耦合分析工程实例
19 流-固耦合分析
19.1 流-固耦合分析的概念
19.2 流-固耦合分析的基本理论
19.3 单向流-固耦合分析步骤
19.4 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步骤
19.5 流固耦合分析实例
20 疲劳分析
20.1 疲劳分析的概念
20.2 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
20.3 应力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
20.4 应变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
20.5 疲劳分析的工程实例
21 优化设计
21.1 直接优化设计
21.2 设计参数关联
21.3 响应面
21.4 基于响应面的优化设计
21.5 6Sigma可靠性分析
1. 接触分析综述
1.1 接触分析典型应用
1.2 接触类型
1.3 接触分析基本过程
1.4 接触分析中的实常数与关键字简介
2.接触属性基本选项设置
2.1 接触算法
2.2 法向刚度
2.3 穿透容差
2.4 Pinball区域
2.5 接触位置检查
2.6 接触作用方式
3.接触摩擦
3.1摩擦模型
3.2摩擦参数
3.3 自定义摩擦系数
3.4 切向法刚度
3.5 切向滑动容差
4.初始接触状态判断与调整
4.1 接触检差位置
4.2 初始干扰
4.3调整初始接触状态
4.4处理刚体运动
5接触分析高级功能
5.1 刚-柔接触
5.2 实体-壳体的连接
5.3螺栓预紧连接
5.4点焊结构分析
5.5 接触裁剪
5.6 对称与非对称接触
5.7 稳态阻尼系数
5.8 壳体接触厚度效应
5.9 接触时间步控制
6接触热分析
6.1热接触行为与接触状态
6.2接触热传导
6.3 摩擦生热
7接触分析中可插入的命令
7.1 接触单元关键字插入的命令
7.2 接触单元实常数插入的命令
7.3 接触模型插入的命令
8接触分析后处理
8.1 接触工具
8.2 联合ANSYS经典版进行后处理
8.3 接触分析后处理可查看的选项
8.4 判断接触分析精度的方法
9球体-平面赫兹接触
9.1 问题的描述
9.2 问题分析
9.3 Wb操作实施
9.4 小结
10过盈配合接触有限元分析
10.1 问题的描述
10.2 问题分析
10.3 Wb操作实施
10.4 小结
11锥齿轮动态接触分析
11.1 问题的描述
11.2 问题分析
11.3 Wb操作实施
11.4 小结
12实体模型与壳体模型连接
12.1 问题的描述
12.2 问题分析
12.3 Wb操作实施
12.4 小结
13点焊结构分析
13.1 问题的描述
13.2 问题分析
13.3 Wb操作实施
13.4 小结
14薄壁冲压分析
14.1 问题的描述
14.2 问题分析
14.3 Wb操作实施
14.4 小结
15 制动器摩擦应力分析
15.1 问题的描述
15.2 问题分析
15.3 Wb操作实施
15.4 小结
16 圆柱转动摩擦生热分析
16.1 问题的描述
16.2 问题分析
16.3 Wb操作实施
16.4 小结
17滚压成型有限元分析
17.1 问题的描述
17.2 问题分析
17.3 Wb操作实施
17.4 小结
18超弹材料密封有限元分析
18.1 问题的描述
18.2 问题分析
18.3 Wb操作实施
18.4 小结
19轴承接触有限元分析
19.1 问题的描述
19.2 问题分析
19.3 Wb操作实施
19.4 小结
20轮-轨接触有限元分析
20.1 问题的描述
20.2 问题分析
20.3 Wb操作实施
20.4 小结
21轮胎-地面接触有限元分析
21.1 问题的描述
21.2 问题分析
21.3 Wb操作实施
21.4 小结
22螺栓连接结构分析
22.1 问题的描述
22.2 问题分析
22.3 Wb操作实施
22.4 小结
1. 结构动力学综述
1.1 动力学分析的定义和目的
1.2 动力学分析的不同类型
1.3 基本概念和术语
1.4 动力学分析范例
2.阻尼
2.1 阻尼的定义
2.2 阻尼的类型
2.3 通用动力学方程
2.4 单自由度粘性阻尼
2.5 阻尼矩阵
2.6 数值阻尼
2.7 工程实例
3.模态分析
3.1模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2模态分析的理论和术语
3.3 特征频率和模态振型
3.4 参与系数与有效质量
3.5 模态提取方法
3.6 模态分析中的接触设置
3.7 模态分析的基本设置
3.8 考虑阻尼的模态分析
3.9 工程实例
4.谐响应分析
4.1 谐响应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4.2 谐响应分析的理论与术语
4.3 谐响应分析中的接触设置
4.4 谐响应分析中完全法
4.5 谐响应分析中的阻尼
4.6 谐响应分析中载荷和边界条件
4.7 完全法中基本设置
4.8 谐响应分析中模态叠加法
4.9 模态叠加法中阻尼
4.10 模态叠加法中基本设置
4.11 工程实例
5响应谱分析
5.1 响应谱分析的定义
5.2 产生响应谱的方法
5.3 响应谱的分析类型
5.4 单点响应谱分析
5.5 模态合并的方法
5.6 刚体响应
5.7 损失质量响应
5.8 多点响应谱分析
5.9 响应谱分析设置
5.10 工程实例
6随机振动分析
6.1随机振动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6.2功率谱密度
6.3 随机振动理论
6.4 功率谱密度曲线拟合
6.5 随机振动的设置
6.6 工程实例
7瞬态动力学分析
7.1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7.2 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求解方法
7.3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非线性
7.4 牛顿-拉夫森求解方程技术
7.5 瞬态动力学完全法的设置
7.6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初始条件
7.7 瞬态动力学分析中载荷
7.8 工程实例
8结构动力学优化
8.1 优化设计简介
8.2 优化设计中常用术语
8.3 直接优化方法
8.4 基于响应面的优化方法
8.5 结构动力学特性优化
8.6 工程实例
---------------------------------------------------------------------------------------------
---------------------------------------------------------------------------------------------
买家 | 购买价 | 购买数量 | 购买时间 |
---|---|---|---|
tc1*** | 100.000 | 1 | 2017-05-23 |
147*** | 100.000 | 1 | 2017-01-17 |
549*** | 100.000 | 1 | 2017-01-15 |